茅台集团,作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代表,其生产基地——茅台镇,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,还孕育了独特的酒文化。以下是对茅台镇及其周边景点的详细介绍。
茅台集团的生产基地:茅台镇
茅台集团的生产基地位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,这里地势优越,气候宜人,为茅台酒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截至2003年,茅台集团占地面积220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94.78万平方米。厂区内设施完善,包括公司办公大楼、茅台酒生产车间、酒库车间、包装车间等。
茅台镇的景点:天下第一瓶
在距离仁怀市5公里的盐津河景区,有一座四季常青的小山,山上耸立着一个举世无双的大酒瓶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瓶”。这座大酒瓶高31.25米,直径10.2米,体积达1469.33立方米,能容纳500毫升装的茅台酒2938660瓶。其外型与茅台酒瓶相同,商标图案、文字、色彩均按比例放大,犹如一朵盛开在绿叶丛中的红花。瓶内共有6层楼,设有门窗、旋梯,游客可以自由进入其中,欣赏盆景、雕塑、书法、美术等艺术展品。
中国酒文化城:展示国酒文化的宝库
中国酒文化城始建于1993年至1997年,由茅台集团投资建成,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城。城内设有酒源馆、酒技馆、酒韵馆、酒俗馆、酒器馆、国酒茅台馆、现代馆、茅台名酒世界馆等八个展馆。通过恢宏的建筑、诗词歌赋牌匾、历史文化人物雕塑以及数以万计的珍贵历史图片实物,再现了古往今来丰富多彩的国酒文化,展示了五洲四海绚丽多姿的酒风俗。
茅台镇的历史:酒文化的发源地
茅台镇,自古以来就有“酒乡”之称,其中又以仁怀县茅台村酿的酒最为甘洌,谓之“茅台烧”或“茅台春”。据茅台村现存最早的明代《邬氏族谱》所绘地形图标注,其临近有酿酒作坊,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以前就有了酿酒作坊。茅台酒在清代兴旺起来,这与在乾隆年间,开修赤水河,茅台镇成为川盐连黔的集散地有很大关系。到嘉庆道光年间,制作茅台酒的烧房已发展到不下20余家。清道光年间,茅台酒已远销滇、黔、湘、川。
茅台酒的独特工艺
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在清代已基本形成,且生产规模不小。据《遵义府志》相《田居既室录》说:“茅台酒,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,黔省称第一,其料用纯高梁者上,用杂粮者次,制法: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,弥月出窖烤之,其曲用小麦,谓之白水曲,黔人称大曲酒,一日茅台烧。” 清朝张国华《茅台村》作技词写道:“一座茅台旧有村,糟丘无数结为邻。使君休怨曲生醉,利锁名疆更醉人。于今酒好在茅台,滇黔川湘客到来。贩去千里市上卖,谁不称奇亦罕战!”
茅台镇,作为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,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,还有独特的酒文化。来到茅台镇,不仅可以领略到茅台酒的魅力,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