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1948年汾阳地区获得解放的背景下,酒都汾阳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。面对国内外反华势力的攻击,中央和晋绥分局首长果断指示恢复汾酒生产。1948年6月1日,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宣告成立,标志着我国白酒工业的新纪元。经过艰苦努力,汾酒厂不仅实现了让解放区人民在中秋节喝上老白汾酒的美好愿望,还提前完成了将汾酒摆在首届政治协商会议国宴上的政治使命,为共和国的成立献上了首份厚礼。
一、质量为本,铸就名酒传奇
建厂初期,汾酒厂便高度重视产品质量。通过技术革新,提高工作效率,减轻劳动强度,扩大生产规模,为其他酒厂树立了榜样。汾酒和竹叶青酒先后获得“国家名酒”称号,成为我国白酒行业的佼佼者。20世纪60年代,汾酒厂进行科学试验,揭开了汾酒的许多质量秘密,推动了我国白酒质量的提高。80年代初,汾酒厂推行质量管理,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,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。1999年,汾酒厂一次性通过ISO-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,成为我国白酒行业首家。
二、规模扩张,引领行业发展
50年来,汾酒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,先后进行了9次扩建改造,在规模效益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。1949年,汾酒厂产量和效益均居全国前列;1979年,年产量突破3000吨;1986年,突破1万吨;1994年,突破3万吨。1988年,汾酒厂晋升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;从1988年起,连续6年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位居全国食品饮料企业之首。汾酒集团拥有7000余名员工、240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、21亿元的资产总额,年生产名优酒能力5万吨,年销售收入12亿元,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,年创利税近4亿元,展现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。
三、创新驱动,谱写发展新篇
近30年来,汾酒厂在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下,不断创新,取得了显著成果。1979年以来,汾酒厂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,逐步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。1988年,汾酒厂成立汾酒集团,实行工贸联营,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。1992年,汾酒厂制定“一业为主,多种经营”的经营战略,跨地区、跨行业、跨国界综合经营。2002年,汾酒集团成为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和省12户授权经营企业之一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四、文化兴业,打造酒都品牌
1987年,酒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和首届酒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,标志着酒文化学科的正式诞生。汾酒厂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酒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研究工作,成为酒文化学科诞生的先导。1988年,汾酒厂荣获“酒文化王国”的较高奖——王冠奖。近年来,汾酒集团在白酒销售普遍下滑的形势下,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均以20%以上的速度递增,重新谱写着酒文化史上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篇章。
汾酒厂的发展历程,是我国白酒工业发展的缩影。在新的历史时期,汾酒厂将继续秉承“质量为本、创新驱动、文化兴业”的理念,为推动我国白酒工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