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台是蒸馏酒吗,茅台酒曲制作

大家好,关于茅台酒曲制作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,不过没关系,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茅台是蒸馏酒吗的知识点,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,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还望关注下本站哦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!

茅台是蒸馏酒吗,茅台酒曲制作

一、茅台酒曲的配方和制作方法

1、酱香酒制曲是以小麦为原料的,小麦要求颗粒饱满、干燥、新鲜、无虫蛀、无霉变、无杂物。酿造师傅首先把小麦除尘,接着加入一定量(2%到3%)的热水进行搅拌润湿,再用滚筒式钢磨粉碎。

2、小麦要做成“皮烂心不烂的梅花瓣”的程度,不能太碎,也不能不够碎。这样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、培养温度调节有相当大的帮助,看上去无整粒小麦,但无多少细末,混粉中细粉占40%到45%。加入水和母曲(母曲的作用相当于接菌,引导微生物培养方向,利用培养过程酒曲升温,从而达到酒曲品温的目的。)进行搅拌,母曲要求色泽成褐色或金黄色,香味要好要具有突出的酱味。

3、母曲粉碎得越细越好,是粉尘状。拌料要求均匀,不要有颗粒球,或灰白的,用手用力捻能成团就行,不粘手也不散。料搅拌好之后将它放在木盒子里,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,踩好之后做成曲块。

4、酱香型酒酿造师傅把小麦经过粉碎、搅拌、踩曲之后做成曲块,曲块做好之后用谷草包起来,进行装仓,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。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,让每一面都能接触微生物。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。再经过30-40天,曲块酒做好了,曲块酒出仓之后存储40天以上方可使用。在使用之前,要将曲块切碎,越碎越好。从一开始小麦除尘到现在的曲块切碎,酿酒师们经过三到五个月的忙碌,酱香型原浆酒端午制曲过程全部完成了。

5、酒曲是酿造酒水的必要条件,而酒

二、酱香酒曲配方及做法

原料:大米、辣蓼草、桂树叶、桔树叶、扁豆叶、竹叶、田边草。

粉碎:桂树叶、桔树叶、扁豆叶、竹叶、田边草各200克,辣蓼草4公斤切碎晒干与50公斤大米混合,用粉碎机粉碎后待用。以上是50公斤大米为标准的配比量,如少量制作即按比例缩减。

制丸:将上述混合粉加入37摄氏度温水搅拌,加水量以手捏成团而不滴水为宜,做成鸭蛋大小的球丸。

三、茅台酒曲制作工艺流程

茅台酒是中国的一种名贵白酒,其曲制作工艺流程如下:

1.选曲原料:茅台酒的曲主要由多种谷物组成,包括高粱、小麦、大米等。这些谷物需要经过筛选、清洁和破碎等工序。

2.混合和蒸煮:将选好的谷物混合均匀后,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。蒸煮的目的是煮熟谷物,使其更易于发酵。

3.凉拌:将蒸煮好的谷物倒在凉拌池中,用专门的器具搅拌均匀,使其温度逐渐降低。

4.撒曲:将经过凉拌的谷物均匀撒上酒曲。酒曲是由特定的酵母和发酵菌组成,可以促进发酵过程。

5.发酵:撒曲后的谷物在特定的发酵窖中进行发酵。发酵的过程中,酵母和发酵菌会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和酒精。

6.蒸馏:发酵完成后,将发酵的混合物进行蒸馏。蒸馏的目的是分离酒精和其他杂质,提纯酒液。

7.陈酿和储存:蒸馏后的酒液需要进行陈酿和储存。茅台酒通常会在陶坛或槽罐中进行长时间的陈酿,以使其风味更为醇香。

以上是茅台酒曲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。茅台酒的曲制作是茅台酒酿造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对于茅台酒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
四、茅台古法酿造工艺流程

每年端午的时候,一个新的茅台酒生产周期正式开始,今年的端午制曲,央视还直播了盛况。记得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。曲即曲药,曲药以小麦为原料,先将小麦粉碎,加入水和“母曲”搅拌,放在木盒子里,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。踩出来是这样的:

关于制曲,有过一段历史传说,感兴趣,可以了解一下。

制曲时间在夏天,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。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,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,可以加速淀粉、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。

小麦经过“踩曲”做成“曲块”,用谷草包起来,进行“装仓”。

大约10天后再进行“翻仓”,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,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。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。

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0℃以上,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-15℃;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,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,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。

在制曲过程中,黄曲所占的成分比较高,一般来说,发酵后的曲块分为黄曲、白曲和黑曲,黄曲是一般适宜的曲块,白曲是发酵不够的,黑曲是发酵过头的。

再过30~40天,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,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。在使用之前,要将曲块“切碎”,越碎越好。经过这样一番工序,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~5个月。

每年到重阳节,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——“重阳下沙”。茅台地区夏季炎热,酒醅温度高,如果淀粉含量高,收堆、下窖升温过猛,生酸幅度过大,对酿酒极为不利。重阳下沙既避开了夏季高温期,又避开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,这时期“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山凝而暮山碧”,赤水河清澈见底,水质极佳。

关于生产原料的高粱和小麦,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已经详细介绍过。

下沙的第一步是“润沙”,即用90摄氏度以上的开水清洗几遍(称发粮水),泼水时边泼边拌,使原料吸水均匀。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,另一方面可以让高粱吸水。其实,酿酒真正需要水的,主要是在润沙阶段。其他阶段很少用到水。

上甑即将润好的高粱,装入甑内,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,圆汽后蒸料2~3h,约有70%左右的原料蒸熟,即可出甑,不应过熟。

将蒸过的高粱铲出甑内,由酒工用铲子不停地翻开,散冷,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。温度降至35摄氏度左右。

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∶1,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,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,平均为高粱的10%上下。开始加曲,这次加的曲药,在10%左右。

第一次加曲搅拌后要进行“收堆”发酵,即将酒糟堆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锥。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,堆子的内部先开始发热,然后传递到外面。这期间酒糟充分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。茅台型酒讲究高温发酵,一般外层温度达到五六十摄氏度才结束这一环节,酿酒师把手插进堆子,依据烫手的程度进行判断。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,即可入窖发酵。

酱香酒酿造的三高之一:高温堆积,说的就是这个环节。

高温堆积发酵工序是茅台酒的独创,是工艺的核心。是糟醅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“二次制曲”的过程。

茅台酒高温大曲的曲糖化力低,并且几乎没有酵母菌。在堆积过程中,糖化酶的含量逐步增大,酵母菌数明显增多,达到每克数千万至上亿个。而且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体系与大曲发酵的微生物体系有较大的差异,尤其是产酒酵母都是在堆积过程中富集的。

通过高温堆积,微生物在消长过程中相互利用,以达到代谢产物具备酱香突出,幽雅细腻、酒体醇和、回味悠长的目的。堆积发酵的质量直接影响酒的产质量。堆积发酵好,酒的产质量好;堆积发酵不好,酒的产质量不好。

“开放式发酵”完成后,把酒糟铲入窖坑进行封存,即开始“封闭式发酵”。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——进入“窖期”。窖坑有3~4米深,能装15~20甑的酒糟。

大概一个月后,窖坑打开,开始“二次投料”,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,即按照1∶1的比例,加入新的高粱,继续上甑蒸煮。摊凉后加入曲药,收堆发酵,然后重新下窖。(这部分流程和前面部分类似)

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,只为增加发酵时间,裹挟更多微生物。

1个月后,开始第3次蒸煮,这时时间已到了岁末年初,这才开始第一次取酒。

然后,在进行摊凉、加曲、收堆、下窖、蒸煮和取酒的流程,如此周而复始,每月一次,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,共进行9次蒸煮(包括前两次不取酒的蒸煮),7次取酒,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8月,酒厂才开始“丢糟”。(翻沙酒就是用这个时候的酒糟加上新的高粱和曲药,酿出来的)

刚烤出来的轮次酒,具有刺激感,经过长期贮存后,口味变的醇和、柔顺、酱香也更加突出。贮存越久,茅台酒的酒体越柔顺,香气越幽雅。

每一次出来的酒,香味并不相同,茅台酒分3种酒体:酱香、醇甜和窖底。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,称为“大回酒”,第六次得到的酒为“小回酒”,第七次的酒为“追糟酒”。其中三、四、五次出的酒最好喝,一、二次酸涩辛辣,最后一次发焦发苦。但每一次的都有用处,出厂的就必须经过不同批次酒之间的勾兑。

第一年进行“盘勾”,就是按照酱味、醇甜、窖底三种味道进行合并同类项,然后再存放3年。

3年后,按照酒体要求进行“勾兑”,即用几种基酒甚至几十种基酒,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兑出一种酒,形成一定的口味、口感和香气效果。勾兑一直是酿酒过程中比较神秘的工序,勾酒师凭借自己的味觉进行搭配,如同五行相克一般,把不同轮次的酒调在一起,寻找味道之间的平衡与层次感。

“勾兑”完成之后,最后一项工作是“调味”,一般用到调味酒(往往是年份老的酒)来进行味道的微调。

勾兑调味之后,酒还要分批次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,之后才能灌瓶出厂。出厂日期和勾兑批次,比如茅台酒,看到的每一瓶茅台酒瓶冒上的头两行数字就是这个原因。

好了,关于茅台酒曲制作和茅台是蒸馏酒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,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!

上一篇: 98年防伪精制宝丰老窖怎么鉴别真伪?
下一篇: 品酒品三美_三杯美酒价格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