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酒的多样性令人瞩目,其香型分类更是独具特色。清香型、酱香型、浓香型和兼香型白酒之间究竟有何区别?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香型的特点,以期为您揭示白酒香型的奥秘。

勾兑:白酒香型的关键
我们得了解白酒的勾兑过程。传统上,勾兑指的是不同酒体之间的组合搭配,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白酒的香型。正如烹饪中原料与调料的合理搭配才能成就佳肴,白酒的勾兑同样需要酒师精湛的手艺和独到的审美。
香型分类的历史与发展
中国白酒香型分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。这一分类的形成,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:
1. 接种剂的不同:如茅台使用高温曲,泸州老窖五粮液使用中温曲,汾酒使用低温曲等。
2. 发酵容器的差异:茅台使用石窖泥低,泸州老窖五粮液使用泥窖,汾酒使用地缸等。
3. 酿造工艺的差别:茅台讲究四高一长,汾酒讲究一清到底。
4. 气候条件的差异:各个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导致了酿酒微生物的不同,以及相同微生物代谢的差异。
香型的口感与酿造工艺
不同的香型白酒在口感和酿造工艺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:
- 酱香型:原料为高粱(酿酒)、小麦(制大曲),制作高温曲,原料清蒸,采用八次发酵八次蒸酒,用曲量大,入窖前采用堆集工艺,窖池是石壁泥底等,贮存期3年以上。
- 浓香型:原料高粱、小麦,制大曲用中温,原料混蒸混烧,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,用曲量为20%左右。窖池是肥泥窖,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,并强调百年老窖。
- 清香型:原料除高粱外,制曲用大麦、豌豆,制大曲的温度较上两种低,不得超过50℃,并用清蒸工艺,地缸发酵等,贮存期也是一年。
- 米香型:原料大米,糖化发酵剂不用大曲,而用传统的米小曲。发酵工艺特点属半液态法,而别的香型白酒多属固态法。
香型的规范化与标准
中国白酒香型的规范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
1. 六十年代初:几大试点总结的结果为香型的确立打下基础。
2. 七十年代末期:通过全国名优白酒协作会议及79年的第三届评酒,正式提出和确立了酱香、浓香、清香、米香四大香型。
3. 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:全国树立新香型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,如第五届评酒会上提出了“四大香型,六小香型”的概念。
各香型的特点与代表酒
- 酱香型:以贵州茅台酒、四川郎酒为代表。香气香而不艳,低而不淡,醇香幽雅,不浓不猛,回味悠长。
- 浓香型:以五粮液(多粮浓香)和泸州老窖(单粮浓香)为代表。芳香浓郁,绵柔甘洌,香味协调,入口甜,落口绵,尾劲余长。
- 清香型:又称汾香型,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主要代表。清香醇正,口味甘爽协调,酒味纯正绵软。
- 米香型: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一类小曲米液,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酒种。香气清柔,幽雅纯净,入口柔绵,回味怡畅。
- 凤香型:以陕西凤翔县西凤酒为代表。以乙酸乙酯为主,一定的乙酸乙酯香气为辅。
- 兼香型:主要指酱香和浓香混合香型。细分为两类:①酱中带浓型,②浓中带酱型。
中国白酒香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使其成为世界酒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。了解不同香型的特点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这一传统饮品。希望本文能为您揭开白酒香型的神秘面纱。